华法林用药指导基因检测
华法林稳定剂量个体差异大
华法林是香豆素类口服抗凝药,具有对抗维生素K的作用,通过抑制维生素K参与凝血因子在肝脏的合成而发挥抗凝作用。华法林作为临床最常用的抗凝药之一,多用于人工心脏瓣膜植入、血栓栓塞性疾病(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及慢性房颤等的抗凝治疗。尽管其疗效确切, 但华法林的治疗窗较窄,有效治疗浓度2.2±0.4 μg/ml。临床使用过程中,不同个体间的稳定剂量有着很大的差异,剂量范围在0.5-7 mg/d。若剂量不足将导致血栓栓塞,而剂量过大则会增加出血风险,甚至危及生命,最高和最低剂量甚至相差10倍以上。因此,凡是需要口服华法林的患者都需要频繁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剂量以保证尽快达到抗凝效果并在安全范围内。
使用华法林之前为什么要做基因检测?
华法林经细胞色素P4502C9(CYP2C9)催化成为无活性形式羟基华法林;华法林通过抑制其作用靶点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体1(VKORC1),减少可利用的还原型维生素K,降低活性凝血因子的合成。CYP2C9是CYP450酶第二亚家族中的重要成员,是人体重要的药物代谢酶。VKORC1是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生成的限速酶,将体内环氧型维生素K还原为氢醌型维生素K。
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表明,VKORC1和CYP2C9基因存在较多的遗传多态性,对华法林用量个体差异的贡献比例分别为6%-37%和5%-22%,影响华法林代谢,在华法林剂量的个体差异中起到关键作用。两种基因代谢类型不同的患者达到相同的抗凝效果所需华法林剂量在不同个体间相差可达20倍。
根据VKORC1和CYP2C9联合基因型建议的华法林初始用药剂量(mg)
药物代谢酶和药物作用靶点基因检测技术指南,2015
以CYP2C9和VKORC1基因为导向的华法林给药方案可以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弥补了常规用药中通过出现不良反应再调整剂量的不足。因此,病人在首次服用华法林之前检测CYP2C9和VKORC1基因多态性,对患者的疗效获益及避免出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CYP2C9和VKORC1基因变异的个体在接受华法林治疗时对剂量的需求低,服用华法林后达到稳态浓度的时间比较长,在治疗初期有更高的出血危险性。华法林相关药物基因检测通常在开始抗凝治疗前和初始阶段可以获益,基因型指导的初始剂量缩短获得稳定剂量的时间,增加INR在治疗范围的次数,减少抗凝不足或抗凝过度情况,综合起来可以降低出血和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从而实现安全用药。
通过药物基因组检测华法林基因位点酶代谢能力,可以帮助医生准确预测患者的华法林维持剂量。总的来说,CYP2C9和VKORC1基因都是野生型携带者需要适当增加初始用药剂量,突变携带者适当减少初始用药剂量,确切的用药剂量可根据IWPC所制定的数学模型预测起始剂量
检测内容:CYP2C9、VKORC1
标本类型:EDTA抗凝血2mL。